毒品相關知識
持續影響台灣社會- 新興毒品「喵喵」
台灣毒品案件出鏡率之最 : 根據112年1~4月份<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>在毒品及管制藥品的相關案件中,檢驗出的喵喵的案件數量排名第二,而最多的則是出現喵喵混著另一種合成卡西酮(甲基-N,N-二甲基卡西酮) 。
三級「新興毒品」竟比一級毒品之王「海洛因」難戒!?
三級「新興毒品」竟比一級毒品之王「海洛因」難戒!? 要了解這個問題的解答,可以從這三個面向著手了解。 毒品分級 毒品的分級會依據成癮性、濫用性及社會危害性分為四級: 第一級毒品 EX: 海洛因(人稱 一級「 毒品之王 」) 、古柯鹼。
什麼是越軌?
人這一生,或多或少會做出不理性的行為,可能小至說謊、生氣,大至犯罪,而這些日積月累而成壓力會逐漸使一個人價值觀偏差,走向滅亡,而在那可拿計畫中發現,以正確的方式書寫過往種種越軌行為,能有助於釋放那些囤積已久的壓力。
海洛因的戒斷症狀:常人承受不起的折磨
海洛因(Heroin),嗎啡類毒品總稱,是以嗎啡生物鹼作為合成起點得到的半合成毒品,依照結晶成品淨度分別稱為1-4號、俗稱白粉、軟的。是鴉片毒品系列中的精製品。一般包括海洛因鹼(二乙酰嗎啡)、海洛因鹽(包括鹽酸鹽、硝酸鹽、酒石酸鹽和檸檬酸鹽,但一般指鹽酸鹽)和海洛因鹽水合物。
吸毒人口年輕化?!犯罪率逐漸攀升
台灣毒品罪犯佔監獄人口數的數據,數據顯示毒品罪犯是監獄人數最大宗,而且幾乎年年成長。毒品犯人數從2008年的39.7%一路成長到2017年8月的49.9%,也就是說,目前幾乎台灣監獄的人犯有一半與毒品犯罪有關。
毒癮發作有規律嗎?帶你了解毒品機制
毒癮發作有一定規律的嗎?正常吸毒用藥者從中斷使用毒品開始計算8~12小時即會開始誘發毒癮,若持續繼續不吸食毒品,毒癮引發的所有症狀會於36~72小時達到頂峰,並於第三天後症狀逐漸開始減輕,約一個禮拜失眠、焦慮會開始消除,而煩躁以及不適等症狀,需要更長的時間。
難道吸毒用藥者這輩子都逃離不了美沙冬嗎?
10多年前國人吸食海洛因人口多達4萬多人,台灣於民國95年起開始推行「美沙冬替代療法」,利用以毒攻毒的概念,讓海洛因成癮者持續使用美沙冬,就像高血壓患者吃降血壓藥一樣,利用穩定定時用美沙冬控制海洛因的癮頭。(其實其他毒品:安非他命、K他命也有非專屬的替代藥物)
吸毒男,戒毒朝暖男之路邁進
阿駿在那可拿擔任職員接近四年,身為戒毒諮詢專員,每當接到大眾電話,他都會盡一切努力、想盡各種辦法,就希望幫助正在吸毒的人遠離毒品,畢竟那段吸毒路他走過,曾經也為安非他命瘋狂、被安非他命搞到發瘋,他現在明白,那日子不是人在過的!
毒癮&藥癮的五大迷思
在台灣大約有10多萬的吸毒人口,酒精成癮者更是不計其數,酒精和毒品的問題隨時隨地伴隨在我們周圍,大眾對毒品、酒精有著不少的迷思,因此毒、藥癮人口不減反增。 迷思一:克服毒癮是意志力的問題 藥物的成癮就是因為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,不斷刺激酬償系統,造成人在毒品上獲得的愉悅感遠遠超過其他一般活動,且持續時間更長,進而使吸毒者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,卻一直渴望獲得毒品。因此當毒品成癮時,即使大腦知道毒品有害,但身體對於毒品的渴求已經很難用意志力來抵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