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,解悶的好工具?
醫護人員真歹命!邱姓女子(29歲)因酒後身體不適,被送往基隆長庚醫院急診後,不滿曾姓女護理師幫助她抬上病床,竟伸手用力扯向曾女的頭髮,並拍掉她的眼鏡,導致曾女頭臉受傷,邱女也被依法送辦。
新聞連結:醉女暴走大鬧醫院 扯護理師頭髮判刑2月
繼邱女大鬧醫院後,事隔僅1個月,又有1名余姓醉漢因為手指被玻璃刺傷,在急診室大吵大鬧,還企圖追打醫生,與警衛扭打在地,也被依傷害罪送辦。
新聞連結:醉漢被割傷送醫 追打醫生駐警大鬧急診室

酒醉鬧事,誰在作怪?
酒精的微小分子(乙醇)會經由血液循環運送到身體各處,當進入神經系統,會造成大腦功能的混亂。當大腦處於興奮狀態時,正常功能已經被干擾,意識開始不清楚,也無法準確的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,就有可能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。
喝酒~放鬆的休閒娛樂~~
下班後來喝一杯~~
心情不好,來喝一杯~~
你遲到了,自罰一杯~~
酒已經不知不覺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,酒被用來減輕壓力、分享彼此生活、暫時忘記問題的工具。然而,當飲酒的人不能判斷喝進去的酒量是否有過量,就很可能造成問題,畢竟酒是合法的,看起來無害,加上這個”一個人只要沒有每天喝酒,偶爾喝一下沒什麼關係”的觀念讓人忽略了酒精的影響力,事實上,一個人是不是酒精成癮,重點在於飲酒習慣造成的負面結果(身體狀況變糟、工作效率降低、分裂家庭關係…等),而不只是看他喝了什麼、多久喝一次、喝了多少。
p.s.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為酒癮下的定義是「超越傳統習慣及吃飯時的飲酒、或社會上一般的飲酒習慣的任何飲酒形態即屬酒癮;不論個人的遺傳體質、後天的生理病理因素、新陳代謝與其他因素如何,凡是因為飲酒而導致個人健康和社會關係上的障礙者,都可稱之為酒癮。」
酒精成癮:
每當一個人習慣遇到負面情緒或生活上的問題就去飲酒,隨著身體對酒精的容忍度增加,就會需要越來越多的酒精,才會達到他們想要達的微醺效果。嚴重一點他們甚至感覺不到醉,另外還有一個徵兆可以看出他們是否酒精成癮,就是當他沒有喝酒時會出現以下戒斷症狀:
- 頭痛
- 食慾不振
- 疲勞
- 易怒
- 抑鬱症
- 失眠
- 噁心
- 噁吐
- 出汗
- 顫抖
- 焦慮
更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幻聽幻覺、精神錯亂、發燒、昏厥和躁動。

酒精在體內發生什麼事呢?
酒咕嚕咕嚕喝下肚,在肝臟內轉換成乙醛的過程中,會消耗大量的氧,造成細胞缺氧現象,若是體內代謝乙醛酵素無法發揮作用,堆積的乙醛就會發生突變導致癌症,也會引起頭痛、心悸、噁吐和宿醉。宿醉除了可能導致反胃、頭痛、疲勞、口渴、噁吐、顫抖等不舒服的身體反應,心情會鬱悶煩躁、注意力不集中,所以在這段期間做任何事,都會影響效率,也容易發生危險。
如果身邊有一位愛喝酒的人跟你說,他可以隨時停止喝酒,但事實上卻是越喝越多,生活狀況也越喝越糟時,他需要透過一系列完整的課程來改善生活狀況,讓他的狀況甚至比喝酒前更好,這個問題最好能早點發現,早點做出行動,避免造成更多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