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個研討會的進行,由蕭新煌教授開始專題演講(台灣非營利事業組織的發展歷程),蕭教授說:『國外的基金會,是有一大筆多餘的錢在基金會運作,然後讓他人來申請錢或給其他相關單位錢,讓其他人去做好事。而反觀我們台灣的基金會,則是自己沒有錢,不但要自己募款,一邊還自己要做事,真的非常艱辛與勇敢!!』他簡短的一席話,深深的勾勒出我們小機構的心聲!!
接著上午有四組青年行動團隊,上台分享他們為社區、為下一代築夢的歷程,我對第一組(李慈安-橋仔頭文史協會團隊)印象最為深刻,他們是由民間草根團體聯合承辦,座落在橋仔頭糖廠,為大專青年學子提供一系列勞動學習營,讓青年下田耕作與農民交流、共同生活,培育下一代去理解在地問題。現場雖有人質疑,這樣的營隊操作,認為許多年輕人只是過來玩一玩,拍拍屁股就走人。但這樣的青年培力模式畢竟還是種新的嘗試,怎樣做會更好,大家都還在摸索階段,期望能逐步達到互利成長的結果。
中午休息時間,全場接近三百名青年,共同享用福華飯店準備的精緻好吃的餐盒。(真的好好吃喔!五穀米+無錫排骨+家常嫩豆腐..歐意西..)
下午有兩大組別(1.在地行動與國際參與. 2.審議民主與公民教育. ),每個組別還有四組團隊與我們分享公共參與之心得,整個下午的分享過程,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【國中公民教育改革的試驗-二水國中團隊】,它是由胡淑華老師所帶領,淑華老師革新了班會的舊有模式,引發出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精神,培養學生獨立思考&溝通&民主素養之精神,他們自己研究社區問題、發掘議題,透過討論與問卷調查,為社區做了:1.二水的美麗與哀愁(就社區的光明面與黑暗面做採訪、研討)。 2.老人關懷訪視(自擬服務方案、活動帶領、統整紀錄、成果展)。我看到整個過程所做的簡報,煞是感動!!因為我看到淑華老師引導整個班上的風氣,讓每位成員負起責任,貢獻一己之力,然後去服務社區、關懷老人,真的很感動!!
心中延續著許多感動~然後在最後一場與鄭麗君主委、林國民副教授會談中,我忍不住的發表了一下自己的感想:「非常感謝鄭主委與青輔會的整個團隊辦一個這麼棒的研討會,讓青年參與。我是代表新生活教育中心的芯瑩,我們是一個提供反毒教育的小機構,位在資源較少的東部,確實很需要這些交流與學習。今天看到這麼多團體的成功步驟、過程經歷、成果分享,真是令人感動!特別是淑華老師~我要跟你說~你真的做得很棒! 我看到台上與台下的差別,台上的成功個案,是透過持續不斷溝通與堅持,即使遇到阻礙,仍是埋頭繼續做。而反觀台下的我們,卻還在想。。被腦中負面想法所困,遲遲無法行動!大家看到這個差別了嗎??在這個社會中做好事的人已經不多了(此時全場大笑),要持續做好事,更是不容易!青年公共事務的參與不是在一旁觀看,然後挑惕批評,而是需要大家行動的投入,創造一些改變與好的影響,這才是青年真正的價值,你要站出來開始做點什麼!!」